导读:【白酒全搜索】这两年,酒业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酒企们热衷于参加各种所谓的专业的、科学的、严谨的国际酒类评比赛事。特别是近五年,随着一些“洋”赛事先后在中国“扎根”,仿佛打开了国产酒水足不出户就能站上世界舞台的新大门。但仔细翻阅这些赛事的相关规则就会发现,国际酒类赛事的评审标准通常是基于西方酒类产品的特点制定的,可能并不适用于评价白酒、黄酒等具有独特中国口感和风味的产品。并且,赛事的评委团通常是
【白酒全搜索】这两年,酒业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酒企们热衷于参加各种所谓的专业的、科学的、严谨的国际酒类评比赛事。特别是近五年,随着一些“洋”赛事先后在中国“扎根”,仿佛打开了国产酒水足不出户就能站上世界舞台的新大门。
但仔细翻阅这些赛事的相关规则就会发现,国际酒类赛事的评审标准通常是基于西方酒类产品的特点制定的,可能并不适用于评价白酒、黄酒等具有独特中国口感和风味的产品。
并且,赛事的评委团通常是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籍酒类专家组成。尽管相当一部分评委们在各自的领域也是佼佼者,但对中国酒类产品的演变史、酿造技艺、品类差异、风土气候乃至文化属性等各方面的了解、知多少是需要画个问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仅凭临时培训,就以外国“口味”去评判中国酒样,难免会出现对特定地区或特定类型的酒类产品了解不足或存在文化偏见,从而影响到对产品的公正评价的问题。
此外,参加国际酒类赛事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付出更高昂的费用,因为样品大多需要向海外邮寄,这对于一些中国酒企而言,会增加其参与国际赛事的成本和难度。因此我们也会看到,不是所有的优秀酒品都有机会出现在国际评委的杯子里,再加上很多酒品自身足够优秀,并不需要国际赛事的奖项“傍身”,那参赛样品的总体质量究竟如何?从中选出的“大金奖”“金奖”等产品又是否能代表或者匹配行业最优?也引发了不少行业协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质疑。
同时,还需关注的是,以往,一些国际酒类大赛仅仅是对产品做出评选。如今,越来越多的大赛开始延伸出产业链发展:如巡回举办颁奖典礼、组团参加国内外展会等。更有甚者,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设各种类目的分赛,以收割财富,或者以寻找场地、酒杯赞助等名义玩起“有钱人的游戏”······
据业内人士爆料,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奖项打着“世界”“国际”旗号,实际上交钱就能入选;而颇受关注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与葡萄酒大奖赛,因中国酒样的获奖比例越来越高,同样也让酒业内外颇为担忧。
不管怎么说,中国市场的国际酒类评比大赛越来越多,奖项和商业模式也是越来越五花八门,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架势。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赛事主办方、承办方不断喊出要赋能中国酒类产品走向世界的口号。
但理想越丰满,现实就越骨感。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白酒的出口量常年都不足2万千升,出口额也不到50亿。如果再进一步研究这些数字,通过参与国际赛事获得海外市场成交的占比有多少,貌似也经不起推敲。
既然如此,产业政府、相关机构甚至酒企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承办、举办或者参加国际酒类赛事?历经数千载而不衰,已实现产量、规模,甚至结构上的飞跃式发展的中国酒类产品,是不是只有对国际酒类赛事趋之若鹜,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海外关注和推广?想要香飘世界,难道不应该以文化为根和基,坚定文化自信吗?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曾表示,文化是产业的灵魂。文化的继承、文化的创新是酒类产品的重要价值体现。弘扬文化就是彰显价值,就是产业发展的生命支撑。
因此,我们真诚地呼吁与建议:中国酒业的世界表达,需要中国标准!在国际上推广具有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中国技艺的酒类产品更需要有官方认证、规范透明、权威专业、消费者认可的中国酒类赛事。毕竟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才应该是中国酒业征服海外市场的最佳路径。